一、什么是心理健康?
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、持續(xù)的心理狀態(tài)與過程。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、積極的內心體驗、良好的社會適應、能夠有效的發(fā)揮個人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。
心理健康的十大標準
①具有適度安全感受;
②對自我有充分的了解,并能對自我的能力做出適當的評價;
③生活夢想和目標切合實際;
④能與現實環(huán)境保持良好的接觸;
⑤能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;
⑥具有一定的學習的能力;
⑦保持良好人際關系;
⑧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;
⑨在團體要求的前提下,較好地發(fā)揮自我的個性;
⑩在社會規(guī)范的前提下,恰當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。
二、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
1、生物因素
包括遺傳因素、病毒感染與軀體疾病、腦外傷及其他因素。
2、社會因素
沒有誰是一帆風順的,在大學里我們可能經歷考試掛科、比賽失敗等負性生活事件,當這些負性生活事件超過我們正常的承受能力時,就會給我們的心理健康造成消極影響。
我們在不斷成長,我們所處的生活環(huán)境也在不斷變化。第一次進入大學的我們,或許不適應大學集體宿舍的生活,不喜歡完全不同于中學時期的學習模式。
3、心理因素
人在處于消極情緒時,不但會降低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,而且緊張、恐懼、煩躁的情緒會阻礙問題解決的速度,造成對某一問題“總是”無法解決的困境。
貶低自己,會使我們喪失自信,會使我們把本來能做好的事搞砸。
敏感多疑會降低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,以至于終日處于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(tài)之中,最終導致心理崩潰、自信心喪失。
回避社交的人怕在公共場所出丑,強烈擔心被他人拒絕和不喜歡,怕人們發(fā)現自己緊張和脆弱、愚蠢與鄙陋。這讓我們難以信任他人,也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。
三、如何保持心理健康
學點自我安慰和自我放松的技巧。譬如練習瑜伽、慢跑、聽聽音樂、打球等等,會讓人在一定程度放松下來。
養(yǎng)成規(guī)律的作息。勞逸結合調整睡眠節(jié)律,比較輕的憂慮和不快,通常在一個充足踏實的睡眠后就可能消失。
積極自我暗示。多想一想過去成功處理事情的經歷,想一想自身具備的優(yōu)勢,獎勵一下努力生活和學習的自己,你可以告訴自己:我是不可替代的,同樣的情況換了別人恐怕還不如我呢!
通過飲食來緩解某些不適。如焦躁、心悸、失眠等情況出現后,可多吃豆類、五谷雜糧、蔬菜水果等食物,減少紅肉類的攝取,避免喝咖啡、濃茶、酒等刺激性飲料。少食辣椒、芥末、花椒、大蒜、蔥、姜等辛辣燥熱之物。
建立心理支持系統。包括朋友、家人、老師、心理咨詢師等,在郁悶難以排解的時候,主動向他們傾訴,積極交流,尋求幫助。正常情況下沒有一個人會希望某個人的狀態(tài)變得糟糕,我們都會愿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!
?
?